一棵大树,无论其枝叶多么繁茂,长到离地面多高的地方,维系其生长的仍然是地下的根系,终了,还是要叶落归根,回归故土。人和树一样,无论离开家乡有多远,无论是平凡人生,还是大富大贵,也终是脱离不了故土的影子,那里的山水、那里的食物、那里的风俗、那里的人情、那里的一切,都如同烙印一样永远深深地刻在异乡人的心底,时日再长,也不曾减少。
阳城县,位于赵地,西接赵地省城中原府,南北各与中城、新城二县相邻,东临凤山山系,向东跨过凤山,便是北省,从此再向东北七百里处,即帝国之京城,因阳城战略地位重要,又被称为北省西门户。历史上阳城向为兵家所争,一遇战乱,便生兵火,当今朝廷常年派军队在此驻扎,省城的中原卫即在阳城县设有千户所,并建有关城,关城多坐东向西,作为北省防御的屏障,这些都是当地乡民所共知的,但这只是政治军事的需要,在太平年代,与乡民百姓日常生活无关,真正和平时生活有关的,是阳城的这一方土地。
阳城的土地,从表面看,与中原别处土地并无两样,当地乡民世代以土地种植为生,垦荒种地,一年下来,遇到好的年景,可有些许余粮,遇到干旱之年,则连填饱肚子亦为难事,从阳城千余年的历史来看,因气候原因,荒年竟占了一多半,因此实在算不得水草肥美、土壤丰腴之地。
但是,老天是公平的,在这看似普通平常的土地之下,却赐予了极其丰富的宝藏,这种宝藏,在赵地其他地方亦有分布,当地乡民于数百年前,便懂得如何开采利用这些宝藏,用来生火取暖。这种宝藏,当地乡民称之为——石炭。
石炭的源头来自于植物,千百万年以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一层极厚的黑色腐殖质,由于地壳运动不断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了黑色可燃化石。整个赵地,包括阳城,因为在亿万年演变过程中,极其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才获得了九州大地所独有的石炭资源。
当然,对于这些细节,阳城的乡民是不清楚的,他们只是通过世代相传,知道石炭的用途和一些简单的开采方法,因此将开采石炭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且,也仅仅只是一种轻微的补充而已。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QQ窝中文网【qqwzw.com】第一时间更新《黑金王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