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字文毅,时年48岁,是虑虒县本地士族陈家的家主,数年前在中原某县当过县令,因不善钻营,黄巾军攻占县城后被问罪免职,丢了官,无奈归乡。</p>
回到老家虑虒后,陈绍不想虚度光阴,于是自己出资兴办了一间书院学堂,招了数十名本地学子亲自教授学问,名声很是不错。</p>
本次黄巾军攻打虑虒县,陈绍有一名侄子因担任壮班班头期间强拉壮丁、行贿受贿、殴打民夫致死等罪行,被宣判了斩头的死刑。</p>
除此之外,陈家还有一名担任刑房典吏的族人、几名家丁掌柜等被判刑罚款。虽然没有达到某些作恶多端的官吏士绅那样被黄巾军清算到家破人亡的程度,但也颇是伤筋动骨了。</p>
好在黄巾军攻城那日,陈绍因看不惯黄廉的所作所为没有赴宴,因此没有被抓现行,刚好躲过一劫。</p>
但现在仍然被黄巾军士兵“押送”到县衙赴约,陈绍自感是凶多吉少的,因为当年他在中原见到的黄巾军对官员士绅就是赶尽杀绝,不留任何情面。</p>
没想到,来到县衙所属的膳馆后,黄巾军首领张循却对众人礼待有加,甚至亲自询问了陈绍所办书院的初衷、花费、授课模式、成果等等,似乎对他办书院的事情颇为认可。</p>
这让陈绍心里安稳了不少,看起来黄巾军并不是要对他们下狠手。</p>
尽管族中有人被处斩首或判刑,但陈绍并不敢有所怨言,因为剩下的族人更多,他想要的是保住大部分族人的性命及家产。</p>
张循这次召集的人不少,不仅是县城内的官吏士绅,还有五台山周边所有控制区内各个乡、亭没有恶行的地主商贾,足足100多人,膳馆大厅都差点没坐得下。</p>
待所有人到齐后,张循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普及了一下太平道及黄巾军的目标、规划、政策,然后言道,虑虒县是他攻占的第一座县城,但他手下没有擅长地方内政的官员,因此需要从这些没有恶行的官吏士绅中选拔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吏,管理地方内政。</p>
另外,虑虒县将在原有的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之外,增设农房、商房,主管农林畜牧和商业流通,还会组建几个公营商行,经营粮食、盐铁等重要战略物资,避免私营垄断。</p>
可以推荐,也可以自荐,但需要张循亲自面谈。一旦任用,俸禄会达到原来该职位的两倍,不过一旦被抓到收受贿赂、徇私枉法的实证,刑罚也会非常重,最高死刑。总体一个宗旨,就是高薪养廉,不存在刑不上士大夫的说法。</p>
听了张循的介绍和需求,大部分人选择了沉默。</p>
毕竟,不少人只是自己没有恶行,没被清算,但大都有亲戚朋友被公审判刑甚至斩首,还被没收家产或罚款,现在要他们来张循手下做事,一方面他们心里有坎过不去,另一方面也怕将来被大汉朝廷视为黄巾反贼进行剿灭。</p>
然而,华夏自古以来就把当官作为光宗耀祖的最高标准,从来不缺向往官场的人。何况,汉朝建立数百年,如今已经到了最严重的土地兼并、豪族世袭的年代。许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的寒门士子,在这个还没有发明科举制的年代,没有亲戚朋友、世家大族的推荐,根本没有机会和门路当官。</p>
现在这样的机会出现了,本来家庭就已经没落的他们,并不在乎黄巾军反贼的身份,只要能给他们实现抱负的机会,他们立即就想抓住。</p>
另外,那些地主、商贾更是大喜,根据士农工商的管理制度,以往他们是连当官的资格都没有的,最多只能被推举当个乡老、亭长、里正,没品级、没地位,永远无法提升。</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QQ窝中文网【qqwzw.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我能趋吉避凶》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