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崖见他喜欢上了,心中稍定,毕竟强扭的瓜不甜,还是得他自己爱上这里:“徐院长,天文观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等明年我会在天文院里修建一座三十三层的高塔,把这个望远镜放在上面,到时候你可以随时上去观察。”
徐光启苦笑:“我这把老骨头,上六层楼就得气喘吁吁了,三十三层,非折腾散了不可。”
李云崖一想,倒也是那么回事:“那就把这个放在下面吧,等回头让他们再做一个更大的望远镜,唉,玻璃厂改进的速度太慢,现在造出来的玻璃还是有很多杂质。”他给徐光启讲了很多中研院未来的设想,徐光启饶有兴致地听着,心里原本那些担心和委屈逐渐地烟消云散。
李云崖跟朱由检要的,等他们以后有著作或者成就出来,再往上升,目前每个月工资一百两银子,要知道大明朝官员工资低的可怜,徐光启原来做到副部长,每个月折成银两也就三十多两,在这里不仅工资高,福利待遇又好的没法讲,顿顿的饮食都是滋补的药膳,研究出成果之后还有奖金。
当然,更吸引宋应星的,还是李云崖拿出来的那些现代的东西,用手按一下就能发亮,像夜明珠一样的点灯,还有能在天上飞的无人机,能够在数里之外互相通话的对讲机,连徐光启也被深深地吸引,以为是神仙之术。李云崖从军校和匠工家庭里挑出一些脑子活,有兴趣的少年来给两人做助手,一起搞研究。
在宋应星之后,又有一个人来报道,这人叫孙元化,他是个造炮专家,当年做过徐光启的学生,跟他学习铸造西洋火器的技术,今年四十七岁,在兵部做郎中,圣旨到的时候他请假回家去了,因此才来的晚些,到中研院时,天上已经开始下雪了。
李云崖给他评为白银二等院士,让他帮忙到兵工厂里铸造更先进的枪炮,孙元化在朝堂上也算是不怎么得志的,被调来之后,工资又高,待遇又好,还能每天拿着用之不尽的材料和资金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就像是耗子掉进米缸里,美滋滋地开始走马上任,带着李云崖给他安排的助手,在中研院和南郊之间来回跑,一面继续跟徐光启继续学习深造,一面改进火炮的铸造方法,忙得不亦乐乎。
李云崖要的第四个人也很有名,叫徐弘祖,说这个名字可能很少人知道,但是他的号确实鼎鼎大名如雷贯耳的,那就是霞客,是霞客不是侠客,连起来就是,徐霞客!
他十五岁时考了一会童子试,落榜之后,他父亲看他无意科举,也不再勉强,鼓励他多读书,徐霞客博览群书,到处收集没见过的书,并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在他二十二岁那一年,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挑起简单的行李离开家乡,直到五十四岁去世的时候,一生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在旅行中度过的,他住过破庙,露宿过街头,甚至幕天席地,每到一地就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用三十年时间,写了六十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他今年已经四十三岁了,在外游历了二十多年,李云崖让朱由检下旨,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人给找到,朱由检派出锦衣卫到徐霞客的家乡,以及他外出旅行所经过的各地州府到处巡查,终于在第二年的开春时候把徐霞客给找到,立即强行从陕西秦岭给带回京城。
徐霞客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罪,等到了中研院,受到了李云崖种种礼遇,跟孙元化一样成为白银三品的院士还摸不着头脑。
李云崖想让他成为一个地质学家,人文学家,用了三天时间跟他讲了地质土层,以及气候等高等各方面的知识,并让他先将北京周边地区研究明白了,派了二十助手给他,专门的马车,路上一切食宿花销,全部由中研院出。
徐霞客顿时有一种被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张大馅饼砸晕的感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QQ窝中文网【qqwzw.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国师》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